我院王鹏教授、陈绍晴教授带领团队在COP28中国角边会上讲述城市气候治理的中国故事

发布人:丁老师

       11月30日,中山大学工学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我院王鹏教授和陈绍晴教授带领由教师、博士、硕士和本科生共同组成的研究团队赴阿联酋迪拜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中国角“讲述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故事暨全球低碳城市和城市群气候治理”主题边会,并发布最新研究成果。该边会由中国环境出版集团、中山大学、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联合主办,《环境保护》杂志社、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省绿色低碳发展专业委员会承办。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在迪拜中国角边会现场

       此次边会邀请了政府、高校、研究机构、公益组织、企业和媒体等与会。边会设置嘉宾致辞、中国故事、报告发布和专家对话四个主要环节,深入探讨了城市和城市群的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由专家学者共同讲述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故事。开幕式由《环境保护》杂志社编辑部主任陈娟主持。

       开幕式后,会议邀请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一级巡视员孙桢、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阿联酋大学副校长Ahmed Murad教授、中国环境出版集团总编辑总经理助理兼《环境保护》杂志社社长郭媛媛、中山大学王鹏教授发表致辞。王鹏教授表示,中山大学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高校代表,已经组建致力于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研究的专项团队。研究团队结合国家低碳城市的达峰要求以及碳中和愿景,开展城市和区域碳达峰路径研究相关工作,为绿色低碳发展贡献中大智慧,坚实支撑大湾区的高质量绿色低碳发展,直接服务国家“双碳”战略。

中山大学王鹏教授在边会上致辞

       当日下午,由我院陈绍晴教授、王雅斐副教授牵头编制的《全球城市碳中和进展2023》在边会上正式发布。陈绍晴教授对报告各章节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城市碳中和作为全球减排行动的重中之重,对实现全球实现巴黎气候目标和构建低碳经济至关重要。报告首次运用数智工具对全球190多个城市的碳中和行动进行了全景式展现与分析,评估其已采取的减排措施和进展情况。在城市碳中和关键路径和应用案例解析的基础上,从政策法规和气候合作等方面分析了城市碳减排的基础制度、政策和法规。报告还首次展现了全球典型城市的“碳中和蓝图”,勾勒出未来城市低碳转型的愿景。报告指出,以最大的包容来搭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城市气候合作桥梁,共迎挑战、共享机遇,是全球命运共同体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

中山大学陈绍晴教授在迪拜现场发布《全球城市碳中和进展2023》报告

当晚的专家对话环节中,阿联酋大学副校长Ahmed Murad、沙特阿拉伯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科技城副校长Abdullah Alkhudhiri、全球中国环境专家协会(PACE)理事长胡涛和英国伯明翰大学副教授单钰理分别从专业角度出发,分享了国际上不同城市迈向碳中和之路的故事,深入交流了在新能源建设、减污降碳和消费端减排等领域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王鹏教授主持现场专家对话环节

COP28气候峰会的重要使命之一是达成巴黎气候目标的首次“全球盘点”。与会各方高度关注各国、各地区、各城市的减排成效,我国代表团也在迪拜会场上积极发声。本边会不仅充分回应了本次全球盘点的主题,更致力于让世界看到中国在城市气候治理工作上的务实行动和卓越成效。通过城市和城市群这一视角,边会分享了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真实、立体、全面地向世界传播着中国“双碳”政策、行动与成效。

近年来,我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面向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生态环境发展需求,聚焦碳达峰碳中和国家重大战略,主动承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本次COP28中国角城市边会的组织和《全球城市碳中和进展2023》报告的全球发布,标志着我院在碳达峰碳中和与生态环境治理领域取得了又一代表性成果,在助力我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行动上又添上了鲜艳的一笔。这是我院首次参与组织并出席COP气候峰会中国角边会,也是当天唯一一场由博士、硕士和本科生共同报告撰写、组织会务的边会。我院研究团队将教研工作与国际交流有效融合,为学生提供了跨文化交流的专业平台,有力以国际视野培养提升学生学术水平和对外交际能力。